這類潮流給人很有見地的感覺,直指西方哲學與科學視野狹隘、因循守舊,將古今中外多元文化排拒於門外。
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回應,立法院是最大競技場,朝野攻防很常見,過去國民黨執政時,很多立委也被行政院前院長吳敦義答詢時「電過」,吳敦義的口才好,對立委都是很大挑戰,「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」,柯建銘表示,反質詢很難入法規範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延伸閱讀: 先不論內閣是否可以「反質詢」,其實英國也有「執政黨罵在野黨」的傳統 關於「質詢權」:質詢範圍有受限嗎?是否可以拒答質詢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蘇貞昌表示,過去那種把官員當狗罵的時代,應該讓它過去了,這個時代連狗都不應該這樣亂罵,很希望透過詢答,好好地說明政策。立委就是把質詢的工作做好,立法院長游錫堃就是把維持議事中立的工作做好,行政官員依法回答問題,質詢是為國家找未來,立委透過問政監督政府 ,不是攻擊防守的問題,蘇院長不斷用漫罵、人身攻擊方式,是無法掩蓋政府至今無法解決用電問題,以及電網脆弱的事實。但就蔣質疑蘇貞昌「不敢承諾」,蘇貞昌舉例回應,那沒有超出範圍。游錫堃說,議場攻防,每個立委都要「攻守兼備」,有辦法攻就要有辦法守,「充實自己」才是上策。
曾銘宗表示,國民黨團並沒有要求修法將官員不得反質詢入法,因為現行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》就已有所規定,「質詢之答復,不得超過質詢範圍之外」,黨團是要求依法執行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好比我們在電腦上寫程式,但中央處理器並非程式而是硬體,基礎的運算和比較法則直接刻在晶片上,一開始就設計好了(晶片電路是工程師設計的,大腦則是天擇設計的),邏輯與數學規則先天存在於抽象思維的領域。
) 卡羅不只是童書作家,也是個邏輯學家,這個故事刊載於專門討論哲學的《心智》(Mind)期刊。阿基里斯坐到烏龜背上回答牠的問題,卻發現自己陷入永無休止的前提迴圈中。這類潮流給人很有見地的感覺,直指西方哲學與科學視野狹隘、因循守舊,將古今中外多元文化排拒於門外。人要理性的理由 又得從頭說起:理性究竟是什麼? 很多字詞都一樣,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清楚解釋其意義,辭典也只是帶著大家兜一圈。
「人得有一點瘋狂,否則永遠不敢斬斷束縛迎向自由,」希臘人左巴(Zorba theGreek)【譯按2】如是道。透過觀察世界得出結論,或根據已經證實的定律進行推論,才符合所謂的理性。
按照上述說法,理性的基礎是事實,根據事實做出合理推論、根據事實擬定並完成計畫。再者,理性主體不會任由時空環境擺布,而是根據狀況運用知識。我個人對理性的態度是「支持」,但不會厚著臉皮說理性很炫很殺很炸什麼的。我住在波士頓市區,出門沒多遠處就有一塊綠松石鍍金鑲嵌的華麗馬賽克,上面寫著:「遵循理性。
「放下理智,」臉部特寫樂團(Talking Heads)建議大家數十年來,好萊塢電影或搖滾樂歌詞將逃離理性描寫與塑造為喜悅與自由。好比我們在電腦上寫程式,但中央處理器並非程式而是硬體,基礎的運算和比較法則直接刻在晶片上,一開始就設計好了(晶片電路是工程師設計的,大腦則是天擇設計的),邏輯與數學規則先天存在於抽象思維的領域。(按照芝諾悖論,烏龜先跑,阿基里斯後跑。
鐵屑的路徑固定,能否到達目標由環境決定。阿基里斯坐到烏龜背上回答牠的問題,卻發現自己陷入永無休止的前提迴圈中。
大部分的辭典裡,形容詞「理性的」(rational)意思是「具有理性(reason)」,可是名詞理性(reason)又來自拉丁文詞根ration-,意思還是「理性」(reason)。現在先聚焦於兩者的密切關聯,以及為何邏輯本身不能以邏輯解釋(否則就進入無窮迴圈),亦即理性本身無需理由。
人類構造也符合理性,例如視覺系統是為了真實判斷周遭環境而存在,但幻覺則不是。透過觀察世界得出結論,或根據已經證實的定律進行推論,才符合所謂的理性。再者,理性主體不會任由時空環境擺布,而是根據狀況運用知識。但如果出現阻礙,鐵屑被紙板擋住了就會傻傻停在原地不動,羅密歐卻會繞道、爬牆或使出其他手段,直到吻上茱麗葉的唇。威廉.詹姆斯(William James)舉了一個例子描述有無理性的差別: 羅密歐受到茱麗葉吸引,就像鐵屑受到磁鐵吸引。堅持算出圓周率在小數點後面有幾位,或者停留在命題的邏輯真偽(「一加一等於二,否則月亮就是乳酪做的」、「如果一加一等於三,豬都能飛了」),這類言行看不出目標是什麼。
我住在波士頓市區,出門沒多遠處就有一塊綠松石鍍金鑲嵌的華麗馬賽克,上面寫著:「遵循理性。我相信P→ Q【譯按5】,我接受了P,但為什麼應該接受Q ? 是因為[P→Q]=P→Q ? 但我又為什麼相信這個陳述? 難道是因為{[P→Q]=P→Q}=P→Q ? 這個無限往前追溯的邏輯出現在路易斯.卡羅(Lewis Carroll)一八九五年寫的小故事〈烏龜對阿基里斯說的話〉(What the Tortoise Said to Achilles)裡,內容想像「芝諾悖論」(Zenos Paradox)中的希臘跑步健將好不容易追上(卻無法超越)烏龜之後,雙方展開對話。
」只可惜它放在共濟會大會堂【譯按4】外,而共濟會的角色形象是戴氈帽穿圍裙的老男人,完美詮釋了「流行的反面」是什麼。「放下理智,」臉部特寫樂團(Talking Heads)建議大家。
腦袋好的人常常被人叫做書呆子、極客【譯按1】、怪咖等等,幾乎都是反時髦的象徵。【譯按6】故事的啟示是:追究規則得有底線,超過某個程度後必須承認邏輯內建在機器或大腦內,不需要其他理由。
從這個角度思考,理性的定義似乎再單純不過:人究竟想不想達成目標? 想的話,就拿出理性才能做到。我們並非以金錢賄賂或暴力脅迫對方同意我們的觀點,而是研究、辯論、評估、分析,而這些行為源於理性,以理性行為質疑理性豈不本末倒置,提出質疑的瞬間就默認了理性的價值。然而這種定義還是會遭受挑戰。) 卡羅不只是童書作家,也是個邏輯學家,這個故事刊載於專門討論哲學的《心智》(Mind)期刊。
也有人堅持的事情根本無法驗證,比方說是吸毒之後產生的幻覺、精神疾病造成的幻聽,我們也不會覺得這個人理性。比較貼近日常用法的釋義是「以知識達成目標的能力」,而知識(knowledge)的標準定義則是「經過驗證為真的觀念」。
如果有人的觀念明明是錯的卻死守不放,例如明知道鑰匙不可能在某個位置卻一直朝那兒找,我們不會認為這個人是理性的。這類潮流給人很有見地的感覺,直指西方哲學與科學視野狹隘、因循守舊,將古今中外多元文化排拒於門外。
文:史迪芬・平克(Steven Pinker) 我可以說與地球人相處的經驗並不好嗎? 他們違反邏輯的愚蠢情緒常常造成困擾。撇開史巴克不談,邏輯不等於理性,下一章會深入探討這個問題。
阿基里斯必須先追到烏龜所在的坐標,但這段時間烏龜又移動了,所以阿基里斯得追到新坐標,然而烏龜已經移動到第三個坐標,於是他只能無窮逼近但永遠追不上烏龜。問題在於「事實」又是什麼? 怎樣的推論稱得上「合理」? 如何確認手段能夠達成目的? 人類想追本溯源,賦予理性至高無上的存在理由,可惜一切都是枉然。「人得有一點瘋狂,否則永遠不敢斬斷束縛迎向自由,」希臘人左巴(Zorba theGreek)【譯按2】如是道。如果沒有阻礙,羅密歐會直衝茱麗葉,鐵屑會直衝磁鐵。
理性主體會有想要達成的目標:驗證有意義的論述能否成立稱之為「理論理性」(theoretical reason),或者能在世界造成改變稱之為「實踐理性」(practical reason)。事實上我甚至不能合理化理性這件事,只是贊同馬賽克上那句話——人類應該遵循理性。
羅密歐的目標固定,但到達目標的路徑可以一再修改。」曾經名為王子的藝人【譯按3】要我們這麼做。
我個人對理性的態度是「支持」,但不會厚著臉皮說理性很炫很殺很炸什麼的。追根究柢,答案是「我們只能這麼做」——當人類開始思考是否應該遵循理性,開始討論理性的好與不好,就已經以理性為出發點。
© 1996 - 2019 祥云瑞气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汤庄村